主城夜晚的霓虹下,萬州烤魚成為市民在大排檔的熱選 僅重慶主城,短短10多年發(fā)展,萬州烤魚店“據(jù)說”就超過3000家。
然而,萬州烤魚也承受著另外一種“苦楚” 他們沒有商標,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“品牌”。
“品牌”凌亂共享、標準化缺失 萬州烤魚正面臨成長的煩惱。
草根之路
迅速蔓延的江湖菜
“來來來,里面坐,最巴適的味道!”“正宗麻辣味,香得流口水!”吆喝來自沙坪壩區(qū)七中旁的一條街,在這條不足200米的街道旁,開滿了大大小小十幾家萬州烤魚店,這條街也被戲稱為“萬州烤魚一條街”。每到就餐高峰,“烤魚一條街”就擠滿了慕名前來的顧客。
“獨一家正宗萬州烤魚店”的老板譚毅就是正在吆喝客人的大軍中的一員,譚毅見證了萬州烤魚興盛。
“2006年開了這家烤魚店,到了2007年就開了第一家分店,去年7月又開了第二家分店。”譚毅笑著對記者說,“最多一天接待的客人上千,還是感覺店面太小,我準備過完年再開一家分店。”
譚毅介紹,目前重慶主城的烤魚店超過3000家,是夜排檔的主力飲食之一。在磁器口、奧體中心及楊家坪等多個餐飲集中地,記者也看到萬州烤魚店扎堆開設,生意火爆。
誰在主城開了第一家烤魚店,萬州烤魚又是怎樣走出萬州,成為主城餐飲界的一塊“金字招牌”?
萬州旅游局負責宣傳的熊進科長介紹,大約從上世紀90年代起,烤魚店開始在萬州出現(xiàn)。而隨著三峽大壩的建設,數(shù)以萬計的萬州人遠走他鄉(xiāng)打拼。由于萬州烤魚經營成本低、操作簡單,成為當時的創(chuàng)業(yè)選擇。
然而“無心插柳柳成蔭”,萬州烤魚在市場大受歡迎。
“從1998年我開始做萬州烤魚,最初的幾個月生意很冷清,很多人并不接受魚的這種做法。”最早一批移民到主城的萬州原居民李利奇說,半年過后,他的這家開在兩路口的烤魚店生意一下子紅火起來,“很多是回頭客,還有熟客帶生客。”
雖然第一家萬州烤魚店什么時候出現(xiàn)已經無證可考,但萬州烤魚這個招牌卻是實實在在打響了。
記者在調查中發(fā)現(xiàn),大多數(shù)的萬州烤魚店采用夫妻店經營,正是這種靈活的模式促使萬州烤魚遍地開花。據(jù)了解,萬州烤魚在北京、上海、廣州等地都開有店,目前最遠的店還開到了新加坡。
令人印象深刻的是,2006年,“獨一味萬州烤魚”落戶北京簋街,短短六年,除在北京開了1家總店4家分店之外,還迅速在全國開了20多家加盟店。
品牌之殤
泛濫的品牌共享
然而,這一切,只是看上去很美。
“萬州烤魚沒有注冊商標,不管做的味道怎么樣,都可以開萬州烤魚店,”雖然是萬州烤魚的受惠者,譚毅也是一臉無奈。
萬州區(qū)工商局主管商標注冊的冉茂晴科長告訴記者,商標注冊分為幾種類型,縣級以上行政區(qū)劃名稱不能作為商標注冊,不過餐飲協(xié)會可以申請注冊集體商標,然后以許可他人使用的方式進行運作。
萬州烤魚的火爆也催熱了一些行業(yè)。記者在百度上輸入“萬州烤魚”,甚至會出現(xiàn)一批連鎖加盟、有償傳授烤魚技術的信息,如“正宗萬州烤魚,3天學會,只要280元”,“萬州烤魚,只要1380元”,“萬州烤魚加盟,免費培訓”等等。
“萬州烤魚這個草根品牌成為集體品牌,處于品牌濫用的處境中。”對此,餐飲界業(yè)內人士一針見血。
“現(xiàn)在凡是烤魚都打出萬州烤魚的招牌,開店的不再僅僅只是萬州人。”譚毅說。
“集體狂歡”背后的問題日漸顯露。
在“烤魚一條街”上,記者看到,每家烤魚店都人滿為患生意火爆,但不少市民表示,“這條街上烤魚店那么多,并不是每家味道都很好,有的實在很一般。”
正在一家烤魚店消費的“好吃狗”韓曉均告訴記者,“個別味道做得不好的萬州烤魚,很容易把整個萬州烤魚的招牌砸掉。”
成功案例
向涪陵榨菜取經:齊步走
市場火爆、行業(yè)標準缺失、品牌資源的“集體共享” 萬州烤魚的尷尬并不獨有,在重慶,同樣難堪的還有黔江雞雜、萬州雜醬面、重慶雞公煲、榮昌鋪蓋面
與此相關的一個有意思的案例,是福建沙縣政府在沙縣小吃上做的文章。據(jù)相關數(shù)據(jù)顯示,全國各地的沙縣小吃店一年的營業(yè)額超過40億元,福建沙縣政府更是高調宣布成立了小吃集體公司,把“保牌、提質、連鎖、上市”作為向外界宣傳的關鍵詞。
除了整合沙縣小吃之外,最受爭議的,便是沙縣政府對沙縣小吃的上市計劃。對此,有業(yè)內人士指出,整合中的關鍵環(huán)節(jié)是經營模式,目前沙縣小吃的經營者只是把小吃當成一種謀生的手段,并沒有標準化、品牌化、集團化的欲望,更沒有現(xiàn)代經營的意識,有媒體報道說,“上市是沙縣小吃的白日夢”。
在重慶市品牌學會秘書長張銳看來,從某種程度上說,萬州烤魚和沙縣小吃有很多相似之處。比如經營者多是單打獨斗各自為政,缺乏行業(yè)協(xié)會散沙一盤,標準化、集團化觀念與現(xiàn)代經營意識缺失,整個市場高速成長但進入門檻低
但張銳同樣認為,“涪陵榨菜是可以借鑒的典范。”涪陵榨菜一度面臨市場混亂、各自為政的局面。2010年,涪陵區(qū)榨菜辦成功注冊了“涪陵榨菜”證明商標和“涪陵青菜頭”地理標志商標,涪陵榨菜協(xié)會制定行業(yè)標準,實行嚴格的會員制度,達到標準的榨菜企業(yè),才允許其使用“涪陵榨菜”商標。整合之后的涪陵榨菜發(fā)展勢頭迅猛,2010年11月10日涪陵榨菜發(fā)行新股進行申購,13日后在深交所上市。
各方支招
保護品牌的兩個路徑
“通過行業(yè)協(xié)會對市場主體和行為進行規(guī)范,將部分口味欠佳的烤魚店排斥在市場之外。”重慶大學貿易與行政學院營銷系教授尹希果建議。
市品牌學會秘書長張銳說,“萬州烤魚處于品牌共享的階段,一家出了問題對整個行業(yè)都是沉重的打擊。”
張支招:一是注冊集體商標,組織成立烤魚行業(yè)協(xié)會,“將達到標準的商家吸納進協(xié)會,對于不符合標準的,不僅不允許進入協(xié)會,還要禁止其使用萬州烤魚的商標。”他說;二是引導注冊個體商標,“行業(yè)協(xié)會組織會員單位對萬州烤魚進行集體品牌的宣傳,在集體品牌之下,經營者申請個體商標,做大做強。”
萬州區(qū)工商局的冉茂晴科長說,他們曾對商務部門建議,由餐飲協(xié)會進行集體商標的注冊。區(qū)旅游局也曾把萬州烤魚作為萬州最具特色旅游產品,正式納入三峽及萬州特色精品旅游線路中,并決心將周家壩心連心廣場為代表的萬州烤魚打造成“萬州名片”。但是,商標注冊仍“遙遙無期”。
有眼光的經營者已經開始“另起爐灶”。據(jù)獨一味萬州烤魚負責媒體宣傳的趙曉(微博)晨介紹,2008年獨一味萬州烤魚成功進行了商標注冊,目前在北京毛利年超1500萬,凈利40%以上。
記者手記
“一刀切”未必行得通
成立行業(yè)協(xié)會,搞門檻準入,當然必要,但在標準設置上應慎用一刀切。
戲劇性的一幕在于,恰恰是萬州烤魚還沒能進行的商標注冊,催生了烤魚市場的火爆。眾商家紛紛打出“獨一家萬州烤魚”、“第一家萬州烤魚”、“正宗萬州烤魚”等多種招牌,生意還不錯。
其實,萬州烤魚的經營是典型的“王小二就客下面”,雖然其經營品種雷同,也就那十余種口味,但其就地取材以適應當?shù)厥袌銎玫慕洜I特點與標準化這一連鎖經營的核心存在巨大的沖突。
曾將萬州烤魚連鎖店開到過湖南懷化的唐亞光說,“在重慶烤的魚多是鰱魚和草魚,但到了那里要換成鯉魚和鯽魚,一是當?shù)厝讼矚g吃這類魚;二則原料豐富成本低。”此外,烤魚的做法以剁椒口味為主,甚至在輔料上都有很大的不同。發(fā)展需因地制宜。
“框架”之外,還應考慮細節(jié)。
聲明:凡本網注明"來源:中細軟"的作品,均為本站原創(chuàng),侵權必究!轉載請注明“來源:中細軟”并標明本網網址www.gbicom.cn!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中細軟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因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(lián)系的,請在相關作品刊發(fā)之日起30日內進行 。聯(lián)系方式:400-700-0065在摘編網上稿件時,由于網絡的特殊性無法及時確認稿件作者并與作者取得聯(lián)系。為了保護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,及時準確地向權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費,請作品著作權人及時與本網站聯(lián)系,以便支付稿酬。